在1999年12月20日,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,澳门特别行政区(简称澳门)正式成立,澳门正式回归中国。澳门英语称Macao,葡萄牙语称Macau。那么Macao是怎么来的呢?
澳门特别行政区由澳门半岛和氹(dàng)仔、路环二岛以及路氹城(路氹填海区)组成,下辖7个堂区,截至2024年6月,土地总面积已扩展为33.3平方公里,海域面积为85平方公里。截至2024年第1季度末,总人口为686400人。
澳门古称“蚝镜澳”,后“蚝”雅化为“濠”,遂称“濠镜澳”。“蚝”以海滩盛产蚝(牡蛎)而得;“镜”乃半岛海湾波平如镜之故。澳门原是一个渔村,因澳门半岛西侧为磨刀门支汊,濠江流注入海口,为渔船湾泊之处,明代把停靠船舶的海湾称为“澳”。据《澳门纪略》载:“其曰澳门,澳南有四山离立,海水纵横贯其中,成十字,曰十字门。”“四山离立”,就是指大、小横琴岛列东西, 氹仔、路环岛立南北。取濠镜澳的“澳”和十字门的“门”,合称澳门。珠江口外各水道出口多称为门,如虎门、崖门、磨刀门、蕉门等。
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英文名称源于妈祖。《澳门纪略》在追述妈祖阁的历史时指出:“立庙祠天妃,名其地曰娘妈角。娘妈者,闽语天妃也”。澳门的渔民称妈祖为“阿妈”,谓“娘妈角”为“阿妈角”。葡萄牙人正是在娘妈角登陆的,他们依渔民称此处的俗名称为Amaqua或Amacuao,此称后又简化为maquao,再简化为Macau,英文写作Macao。随着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扩张,Macau由澳门一角的地名变为澳门的全称。